欢迎访问平顶山学院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项目研究   >   科普研究   >   正文

我国大型科普活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研讨

作者: 孙小莉  张永锋 何素兴   信息来源:《科普研究》,2021,16    发布时间: 2022-03-09
  • 大型科普活动作为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助力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文献和对国内大型科普活动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国内大型科普活动实施的发展现状,阐述大型科普活动研究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并结合北京科学嘉年华等活动案例,剖析大型科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对未来大型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传播效果提升等给予思考和建议。

科普活动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载体,其中,大型科普活动是我国当前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投入经费多、公众参与度高、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广泛。

大型科普活动一般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积极动员科技团体、科研院所、学校、企业、教育基地等机构广泛参与,在某一固定时间段集中向全社会开展的科普展览展示、科技传播、科技服务、科技宣传等系列的或大规模的科普活动,包括科普日、科技周、科技游园会以及科技活动月(年)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声势浩大,往往能够形成一种全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大型科普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项目,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本文重点从主题设置、组织实施模式、发展特点等方面探讨国内大型科普活动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大型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传播效果提升等提出对策建议。

1大型科普活动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目前,大型科普活动无严格标准定义,多数文献从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者、目的、意义以及规模进行了界定,一般认为大型科普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参与的社会性科学普及活动,以传播科学技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 目标受众为不同层面的社会成员。按照科普活动的规模标准,可以将参加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5000人以下的视为大型科普活动,5000人及以上的视为特大型科普活动,本文将大型及特大型科普活动统称为大型科普活动。在大型科普活动研究方面,多数研究者从大型科普活动的管理、评估、宣传、策划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2国内大型科普活动发展现状

2.1 大型科普活动的主题定位

大型科普活动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的重要抓手,其主题围绕“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发展方向,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方向的主题大多为综合类大型科普活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实施。在综合类大型科普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政府部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这类科普活动主题围绕国家战略,紧跟公众关切的社会热点,贴近公众的实际需求,发动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精准化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的主题主要为促进创新创造类大型科普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创新创造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不同层面的部门和机构,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开展了诸多促进创新创造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向的主题主要为安全类、生态环保类以及健康类大型科普活动,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

2.2 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协作模式

大型科普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品牌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协作模式。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协作一般是由国家省部级或市级层面跨部门、跨机构协作完成,组织协作模式大致可分为横向联合协作、纵向联合协作、网状交互协作模式。

横向联合协作模式是指同级部门之间的联合。例如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等多部门和机构联合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是由科学技术部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1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同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纵向联合协作模式是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联合。省级层面的大型科普活动,例如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是在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组委会(成员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等部门、事业单位,主场活动主承办单位)的统筹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内部各部门及单位相互协同,北京市各科学素质纲要成员单位、各区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学(协)会等社会力量大联合大协作举办。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由中国科学院的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开展。

网状交互协作模式是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线上与线下交互的协作模式,需要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联动协作,以促进科普资源的精准对接,达到最优的科普活动效果。尤其是在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社会化资源共建共享及大联合大协作的背景下,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如综合类科普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的专业主题类大型科普活动,网状交互协作模式是主要的组织协作模式。

2.3 大型科普活动的发展特点

大型科普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即促进公众理解、参与、支持科学,提升公民科学素养;②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个部门积极共同参与,促进全社会对科普的关注,打造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③时代性和实效性,活动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需求,营造社会化的科普氛围;④可持续性,稳定的经费来源以及常态化、品牌化发展路径,保障了大型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⑤计划性,严谨的计划和可操作的流程基础,促进了大型科普活动实现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传播。在上述基本特点的支撑下,大型科普活动正朝品牌化、品质化、常态化、阵地化的创新性方向发展。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大型科普活动以品牌化发展思维为指导,通过品牌资源的培育、品牌资源的联动共享和创新发展,在不断提升质量、促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品牌、经营品牌。

重视内容和形式创新。在新时代发展需求导向下,科普活动越来越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针对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在科普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转变,推进精准化的科普服务。

形成常态化举办机制。自《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大型科普活动得以大力发展,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论述后,大型科普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

走向阵地化发展之路。以科技馆为主要代表的科普场地是科普工作的主阵地,在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科普资源建设和科普服务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科普场地的资源和优势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有助于推进大型科普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和影响力提升。

3大型科普活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3.1 大型科普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大型科普活动以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为导向,组织方为策划出有品质、有内涵、有深度的科普活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下从组织方、专家、公众、媒体等视角,以第十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为例,分析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活动效果的建议。

3.1.1 活动策划的整体统筹需要进一步加强

大型科普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策划水平有限、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够重视科普效果的问题。从策划模式来看,大型科普活动多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自上而下,由相关单位会议研讨来制定;从经费设计来看,活动预算中没有对活动策划的经费进行设计;从活动资源整合角度来看,大多数活动资源是基于主办方已有的资源基础,较少从受众体验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从活动受众的年龄层来看,活动受众主要是青少年,针对低龄及老龄受众的活动项目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活动整体策划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活动效果和目标实现。

3.1.2 活动宣传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有待提升

诸多研究者对大型科普活动的宣传进行了研究,指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特别是活动前期的宣传告知和后期的持续影响营造存在较大的缺失。从2020年第十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媒体报道来看(统计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30日),报道主要集中于活动中期,占比为82.6%,开幕式之前的报道占比为14.7%,后期报道占比仅为2.7%;报道的媒体以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媒体为主,在目前大众赖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微博、抖音等自媒体上宣传较少。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对活动宣传策划和实施不到位;二是在活动的全程中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与各方媒体在活动宣传推广方面合作不足。总之,大型科普活动在宣传的量、时间、渠道等方面的不足,必然不利于活动影响力以及公众对活动知晓度的提升。

3.1.3 活动创新的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破解

从国内大型科普活动的现状和实施情况来看,虽然活动的形式、特点等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但活动整体的创新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国内大型科普活动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发现,相关文献较少、研究深度不够;在评估方面,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延续性;在科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活动受众的调研、活动内容的策划等层面,也缺乏深入的调研,活动普遍缺乏对既定目标的检验及存在问题的改进;另外,新媒体、信息化以及前沿科技与科普活动的融合刚刚起步,且内容和形式结合不够紧密,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活动的创新发展。

3.2 思考和建议

上述对开展大型科普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这些突出问题的改进,将大力推动大型科普活动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结合主要问题和案例分析,对大型科普活动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3.2.1 强化专业策划作用

强化专业策划的作用,一方面,要在活动预算编制中增加活动策划的专项经费,进一步高度重视活动的整体策划和设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和专业策划机构的作用,广泛了解和研究活动受众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预期目标和有效的工作计划。

3.2.2 紧抓价值和需求导向

大型科普活动要发挥科普价值引领作用,获取广泛的受益面和影响力,必须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突出价值和需求导向。一方面,要基于不同受众的需求调研基础,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发展,提高科普服务供给效能。另一方面,要以用户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思维来策划活动,深入开展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调研,基于活动评估基础,找准公众科普体验的痛点,优化科普活动设计,不断细化科普内容、细分科普对象,采取有效的科学策略,在开放性、公共性、均衡性、便捷性等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满足全社会高质量的科普需求。

3.2.3 促进科普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

大型科普活动需要整合优势社会化科普资源。在活动策划前期,就应联合科普资源征集单位对这些资源的重复利用和二次开发进行全面统筹,制定活动中和活动后期有利于科普资源作用发挥的具体要求和应对措施。此外,应把大型科普活动打造成为资源共建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科普资源有效利用,并对公众产生持久的影响。

3.2.4 重视活动全程宣传和推广

科普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对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开展科普活动不但要注重活动的内涵,还要加强活动前期、中期、后期的宣传和推广。要借助专业团队进行宣传运营管理,突出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在科普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律,选择大众喜爱或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并结合公众对科普活动的评价,提升和创新现有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活动全程宣传和推广的与时俱进。

3.2.5 突出活动评估作用

科普活动评估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活动本身的认识,检验活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活动的改进和创新发展提供依据。鉴于目前大型科普活动评估工作的深度和延续性的缺乏,建议加强全方位的评估工作,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活动效果。建议每年将评估工作作为活动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反映现实服务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对活动本身的认识,检验活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为服务的改进和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建议建立公众需求调研和意见反馈的平台、机制和体系,通过评估和公众意见反馈机制,激发全民参与科学的热情。

4小结

大型科普活动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建立社会动员机制的有效手段。在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型科普活动将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为稳步推进大型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和公众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开放融合、普惠共享、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大型科普活动在社会氛围营造、科技治理与创新发展等层面的支撑作用,促进大型科普活动与时俱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另一方面,要针对发展中的不足,加强对活动策划、经费结构、宣传模式、效果评估以及活动管理等层面的研究和探索。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联系方式:0375-2659176  邮箱 2568886778@qq.com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平顶山学院生态文明科普基地版权所有